【團代會微感悟】以青春之我筑強企之路 |
||||
|
||||
細讀公司第十四次團代會工作報告,字里行間涌動著青春的熱血與擔當。這份報告既是對過去五年團青工作的深情回望,更是對未來青春征程的嘹亮號角,讓我深刻感受到: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,青年從不是旁觀者,而是勇立潮頭的弄潮兒;共青團組織也絕非簡單的“青年之家”,而是鍛造初心、凝聚力量的“青春熔爐”。 “最沉重的擔子我們挑、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去”,報告中這句青年突擊隊的誓言,道出了水電一局青年的擔當底色。150余支青年突擊隊在質量月、抗臺防汛、疫情防控中沖鋒在前,28個青年文明號、60名青年崗位能手的涌現,讓“青”字號品牌成為企業發展的鮮明注腳。更令人驚嘆的是青年創新的力量:227項科技立項、586項專利授權,從“五小”創新到“振興杯”獲獎,青年用智慧證明:創新不是實驗室里的空想,而是崗位上的精雕細琢。從一線技術員對施工工藝的改進,到青年工程師對項目管理的優化;從BIM小組的數字建模突破,到安全員提出的隱患排查新方法——每一個崗位都是創新的土壤,每一位青年都是改革的尖兵。 團組織的溫度,藏在為青年辦實事的細節里。94位“紅娘”助力近200名青年“脫單”,“紅娘獎”設立的背后是對青年生活的貼心關懷;海外“青年之家”的建立、1000余場文體活動的開展,讓漂泊的青春有了歸屬。“推優入黨”“推優薦才”機制更像一雙有力的手,托舉優秀團員青年奮發向上。這種“成長共同體”的構建,讓青年與企業真正實現了“同呼吸、共命運”。不論是扎根施工一線的技術員,還是伏案繪圖的青年設計師;無論是奔波在項目現場的工長,還是嚴謹細致的預算員——每個人都能在組織的托舉下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賽道。 青春的征程從不是坦途,唯有正視問題、持續改進,才能讓團組織始終充滿活力。當新時代的號角吹響,“做有理想、敢擔當、能吃苦、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”的囑托,為我們指明了方向——既要用創新理論武裝頭腦,把“兩個維護”融入血脈;也要在技術攻關、項目攻堅中錘煉本領,讓青春在“強企有我”的實踐中閃光;更要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,在“小我”與“大我”的融合中實現價值轉化。 作為工作在施工一線的團員青年,我們要立足本職崗位,把報告精神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際行動——作為一名施工員,就要嚴守質量紅線;作為一名預算員,就要精打細算降本增效;作為一名安全員,就要筑牢生命防護墻;作為一名設計人員,就要精益求精優化方案。崗位或許不同,但奮斗的底色一致,強企的目標相同。 “青春不老,只因奮斗不止;企業常新,緣于青年永進。”站在新的歷史節點,水電一局青年的奮斗坐標已然清晰:以理想為帆,緊跟黨的指引;以擔當為槳,勇挑發展重擔;以創新為刃,破解改革難題。相信在共青團組織的引領下,我們定能以青春之我、奮斗之我,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,書寫出更具價值的青春答卷。 |
|||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
|